还记得在15年夏天, 我接到一个长途电话,打给我的竟是出版社的编辑。这个电话,迅速让我想起了深埋在学徒时代的愿望 —— 那就是出属于自己的书。但谁又能料到科技公司官网,这个原本计划半年完成的事情却花费了2年时间,而挂断电话的那一刻,我的人生也彻底被改变。本期就让小呆和你们聊聊,我和我的书过去经历的2年。
1. 小呆的创作心路
确定H5为创作主题后,首先我就先遇到了一个超级难题,不管是书籍、理论,这个行业的内容居然完全是空白!网上所有的干货和分析,根本无法形成真正意义的图书。连大纲都编不出来的我,头疼的天天睡不好觉。
然后我做了一个号,它就是后来的H5广告资讯站,在整个2015年,我试图用自媒体来探索和累积素材内容。
但转折在2016年新年终于来了,我当时有一个大胆的策略, 那就是 —— 我是不是可以走访全中国最好的互动机构,为他们做内容,同时向他们学习取经!但一无采访经验,二无行业背景,三无团队支持的我,如何撬开这些机构的大门呐?又如何与这些行业前辈对话呐?
可以说,这想法当时连我自己都觉得是天马行空。但我又不断告诫犹豫的自己,如果对待一件有意义于行业的事情,自己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,那你又有何资格编书,又有何资格在未来称自己是第一本H5营销设计图书的作者?
随后,带着理想和热情,我终于在2016年独自踏上了走访全国的访谈之路。
小呆走访和合作过的部分企业和集团
可以说,从营销机构到H5工具商,从外包团队到科技企业,从政府机关到央企、国企。在这一年中,我走访了大大小小30多家H5相关一线企业,他们有的热情好客,有的却爱理不理、有的还会冷眼视人、有的却能给你带来意外惊喜。这半年的专访之路让我感慨万千,它让我结识了新伙伴,也让我体会了难言的冷落。
本书的部分推荐人和访谈留影
而在这个过程中,本书的大纲也终于成型。因为“走出去”的经历,让我在旅途中逐渐意识到,我做的这本书,它不应该只是一本书,它也许还能够创造一种新可能!而这个可能就是 —— 如何创造更有效的内容展现方式?
这应该是一种基于互联网+图书的新尝试,为实现这个远景,我在本书做出了以下新尝试与突破!
2. 本书内容的突破
第一层级 | 国内第一本H5营销设计宝典
这本书收录了2年来,中国最优秀的H5营销案例和相关内容,我用尽了各种方式和渠道,拿到了大量行业一手素材,并进行分类、整理,将案例的内容总结成设计方法,并为H5下了更为客观的定义。
同时,读者在本书看到的不只是我个人的智慧总结,而是结合了多家优秀企业的内容整合。它不仅仅会让你学到设计技巧,还会让你更加了解H5和相关行业。它教你的是方法,而不是怎么去操作会过时的软件。
书中收录的部分H5项目
包括大量已下线案例,均在该书被修复重现
同时,我在编写本书时,有意将内容设计为基础读物,所有内容意在讲述实用的基础理论与方法,即使你不是设计师、不是营销人、也不是互联网人,但你同样能看懂,并学到系统性的内容。我期望本书能成为H5营销设计领域的基石!
第二层级 | 让纸张实现真正的“ 互联网+ ”
带互联网+名头的书目早就满天飞了,但他们很多都只是“+互联网”,而非“互联网+”。传统图书采用纸张作为载体,信息展示固定。而二维码植入,让图书有了增值空间,但就目前为止,所有图书内的网站植入、网盘植入、二维码植入都还比较单一,除了跳转文章,就是老套的配套视频\光盘\网盘,内容还必须要通过电脑观看,这大大造成了体验的不舒适。
而近些年,BAT大厂所出的互联网类设计图书,在互联网化的延伸上也仅仅实现了二维码跳转网站、GIF图这样的程度。
本书专属网站- 酷5 KU-H5.COM
为此,我为图书设计了专用网站,读者能通过二维码随时跳转到相应的网站、内容、文字、动效、视频、声效演示等页面,而且这些内容均实现了可交互,它为读者创造了更有效的内容展示方式,让纸张与互联网产生了更深度的结合。
本书实现的5个类别的内容演示
同时,纸质书、网站、公众号相辅相成,形成了内容互补的三角形结构,三者相互补充各有所长,图书提供内容框架;网站提供演示;公众号提供更新。
可以说,你买到的不是一本书,你买到的是一套会自我升级的行业内容库,它能节约大量学习时间,能让你更快速获得知识。这样的首创,是传统纸质图书想都不敢想的事情,它真实实现了互联网+图书。
本书专属网站- 酷5 页面原型图
第三层级 | 寻找图书行业的新商业模式
只有深入一个行业,你才会察觉他的痛和他的伤。在设计出版业,作者为写书投入巨大精力和较高期望,但最终回报却总不成正比,很多人尝试了第一次写书之后,就再不愿投入精力写新内容了。而因作者流失率高,图书编辑则要疲于奔命的不断寻找和培养新作者!这样的恶性循环就造成了:好内容图书越来越少,愿意写书的人也越来越少,写书在人的心目中变成了一件类似于“拔皮”的苦差事。
这种投入大,但回报小的现状是否可以被改善?在这里,小呆提出了一个内容与渠道的二元理论。
通常,一位作者要完成一本书的创作,要经历近半年时间。如果能把维度拉大到整个行业,让其他人、公司参与内容创作,那么作者付出的精力就会变小。而且这对读者来说,他们会更加受益,因为能获得更多有价值信息,作者创作的内容出口将会变小。
又因为书的内容来源于多家企业、个人,在人人都是链接点的互联网时代,几乎所有企业和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链接网络(粉丝群、内容渠道)。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些企业和个人渠道来拓宽图书渠道,让所有内容的参与者转变为渠道出口?答案是肯定的,因为这不是单纯意义的资源置换,而是另一种受益于用户的内容整合,参与推广的创作者,推的可不是人家的东西,是自己家的内容,而我在本书将内容植入划分成了三个层级,他们分为是硬植入、软植入、外植入。可以说,本书在内容植入的理论和方法上,也做到了行业内的首创。
借此,扩大渠道出口,实现内容入口的由大变小,渠道出口的由小变大。
3. 我最后的总结
这三点,在我看来,是该书最大的价值,也是我探索的成果。两年来,为了这本书,我走访了全国,并找到了所有我能拜访的优秀企业;为了这本书,我从0到1的探索H5的内容模式和理论框架。为了这本书,我推掉了不知道多少个好的项目,放弃了不知道多少个休息日,耽误了不知道多少次邀约。
我知道,它有很多待修复和深化的节点; 我知道,它还有很多需要深挖和完善的内容,但它的出现,却填补了这个行业内容不足的空白,我们的学生朋友写论文终于有参考书了、我们的设计师朋友终于可以不用靠刷水文来学H5了、我们的爱好者们也终于可以搞清楚H5究竟是什么、H5有多大潜力、H5究竟如何学了!作为设计爱好者,你能在本书学到最全面H5知识,作为互联网从业人,你可以在本书找到新形式、新内容、新方法、新点子;而作为内容工作者,你将会在本书看到新的思维方式和完全不同的行业视角。
最后,想要告诉大家的是,《H5+移动营销设计宝典》终于上市了,谢谢诸位朋友们2年来对我个人和对我的H5资讯站的支持!